中创新航逆袭背后——风口上的地域较量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展馆前人头攒动,而中创新航展位上来往人流并不多。
(资料图)
然而,这一家二线动力电池供应商却有着难以被业界忽略的发展历程,不只在于其发展脉络坎坷起伏,也在于作为一家仅次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它的命运也连接着地方产业对风口行业的审视与争夺。
起步于洛阳
中创新航的前身中航锂电最早可以追溯至2007年,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孵化成立天空能源(洛阳)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商用车。
2008年,政府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扶持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最为核心也最有投资价值的一环,锂电池行业政策利好颇多,也备受资本追捧。
彼时中国新能源产业刚刚起步,产业巨额投资规划预计高达数万亿,行业内外均认为新能源汽车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迎着政策东风,2009年8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共同投资,吸收合并了洛阳天空能源公司,发起成立中航锂电。为方便融资,中航锂电又引入上市公司四川成飞集成对其进行控股。
拥有央企背景、雄厚技术以及上市公司支持,根正苗红的中航锂电自诞生之日起,前路就一片光明。
当时全球锂电市场的话语权尚且属于日韩,中国企业到2013年,也仅占全球锂电市场份额的29%。国内电动汽车主要集中在商用领域,乘用车市场尚未发展起来,除了电动汽车,中航锂电主营的动力电池还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力储能、通讯基站、矿用装备和军事应用等。
不过在国内市场,中航锂电在2013和2014年间连续保持我国商用车市场装机量第一,成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离不开杭州政府的大力支持。据当年媒体报道, 2011年4月,杭州电动出租车自燃,承担示范运营的众泰汽车和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换电站,全部改用中航锂电的动力电池。当时众泰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浩表示,众泰用过4家厂商的电池,与中航锂电的合作最早是2010年的插电式电动汽车订单。
也是在这一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收入占到了中航锂电总收入近60%,杭州市场成为中航锂电2011年收入与盈利的主要来源地,中航锂电开始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在动力电池业务盈利的锂电池厂家。
基于杭州市政府关于电动汽车租赁的优惠扶持政策 ,中航锂电在2012年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通过在杭州设立全资子公司方式,参与杭州电动汽车租赁项目,以全新的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促进公司锂电池销售。
彼时动力电池厂商的订单主要来自于政府项目订单,订单能否持续将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成飞集成2012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尚处于培育期,私人购买电动车市场仍处于萌芽状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仍是市场推动的主导力量。
相比之下,洛阳能够给予的支持相当有限。动力电池产业是重资产,仅仅是设厂投产,中航锂电就投资36亿元,后续技术研发和电池生产,更需要巨额资金,而洛阳市政府最初仅提供了1000万的锂电池项目支持和500万元的配套支持。
前期扶持力度不足,当中航锂电陷入困境时,也注定了洛阳难有实力提供支援。
濒临破产,常州抄底注资
受制于市场需求,自2012年起中航锂电的锂电池业务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据新华网报道,由于市场较分散,2014年,中航锂电产能在1.2~1.5亿AH,产能利用率约50%,逐渐形成了“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特点。
不过,锂电池业务始终处于行业风口,2015年,中航锂电决定大幅提升产能,在洛阳基地启动了三期项目建设,并在江苏常州设立控股子公司。也是这一年,常州金坛区斥资28亿元引进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在此前一年,常州已经决定将动力电池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重资投入,但中航锂电并没有等来更好的发展。2016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变化,让这家洛阳央企陷入困境。
在此之前,中航锂电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客户以新能源客车为主。而新补贴政策引入能量密度标准,更青睐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遇冷;新能源客车补贴金额的大幅下调,也让中航锂电业务遭遇重创。
到2017年,宁德时代登上动力电池王者宝座,中航锂电则在国内装机的排位跌出前十。2018年,中航锂电的重要客户宇通汽车转投宁德时代,令前者在巨额亏损中越陷越深。此时的中航锂电,对于母公司成飞集成,只是一个急于脱手的烫手山芋。
于是经过一系列资产重组,成飞集成切割中航锂电,洛阳政府并未接手,反倒是 中航锂电江苏分公司所在地的政府常州金坛区政府组建专业团队反复论证,果断“抄底”,成为中航锂电大股东。从此,锂电江苏变成了中航锂电事实上的总部。
接手中 航锂电之后,金坛区政府继续通过各种手段为中航锂电增资,据钛媒体报道,金坛已累计投入已经超过50亿元。
此外,空降兵刘静瑜的加入,也为这个一度体制僵化、技术转型困难的企业带来的活力。
2018年7月,刘静瑜出任中航锂电的董事长、执行董事和总裁,以铁腕手段迅速完成了从人事整顿到市场策略调整、技术路线转换的系列变革。中航锂电不再死 守磷酸铁锂电池,而是开始研发三元电池,并加速转向逐渐起步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2018年,中航锂电70%的装车量在商用车领域,30%在乘用车领域。到了2019年,其在商用车领域的装车量仅占总装车量的0.15%。
金坛区政府的外部支持与中航锂电的内部整改,让中航锂电重回正轨,到2021年底,公司净利润1.12亿元,终于扭亏为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中航锂电这三年的发展速度之快,宛如一匹业界黑马,出货量排名从行业第九迅速来到行业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韩国市场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创新航也位列第七,市场占有率为3.9%。
风口行业的地域较量
2021年,中航锂电宣布军品与民品业务各自独立发展,洛阳公司主攻军品业务,位于常州的民品业务则更名为中创新航。也意味着中创新航已彻底剥离了洛阳公司。
离开洛阳的中创新航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去年10月赴香港上市,市值超过600亿元。
中创新航的官网上,已经彻底抹去了洛阳的痕迹,它的前身写的是2015年成立的江苏公司,而非那个位于洛阳市涧西区滨河北路36号的中航锂电。
从洛阳央企子公司变为常州金坛的地方国企,今天的中创新航重新起航,一路从改革走到上市。它也将如公司愿景中所写的那样,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浪潮中不断走向国际,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
中创新航的背后,混杂着新能源产业从商用市场转向乘用车市场、政府政策逐渐退却的发展轨迹,也留下地方政府对风口产业发展的判断、选择与反思。
“洛阳政研与改革”微信公众号在去年年度发布了一篇文章,回溯中创新航为何发迹于洛阳,却最终在常州壮大,为什么洛阳会错失重大风口产业?
常州的果决背后,其实暗藏两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洛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基金的总规模只有100亿人民币,需要兼顾上百个地方项目,真正能动用的现金最多十几亿,要拿出50亿元挽救一个项目,当初的洛阳需要非一般的魄力。
洛阳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而常州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领域产值已经超5000亿元,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五,两者产业集群水平,不在一个量级。
洛阳市委政研室认为,失去中创新航,核心原因在于“洛阳市在抓风口产业上还存在对产业的研究不深不透,运用市场化思维和资本运作手段推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在推动项目建设、引导产业发展上多依靠行政命令、补助资金等传统手段等问题。”
相比之下,常州金坛区国资委在重组中创新航的过程中显现出娴熟的风口判断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
回头再看当初洛阳的切割与常州的接手,当然能从中看到两地决策机构对行业风向判断与风险评估能力的差异,就像中船新航起伏多变的命运一样,在风向多变的产业变革中,地方政府唯一能把控的,是对自身能力的变革。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