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务 > > 正文

中国封锁,美国实验猴价格暴涨15倍!A股三大实验猴头部玩家的“猴子保卫战”

2023-05-22 20:01:32 来源:市值风云客户端

小小孙猴,如今成了卡住美国医药研发脖子的“齐天大圣”?

一大早,风云君的铁憨憨同事阿强就指着一条新闻叫嚷着:“美国实验用猴的价格居然涨到6万美元一只,猴哥的命比我的命都贵了!”


【资料图】

“新闻里说实验用猴的价格上涨是主产地中国切断出口导致的,并且因为猴子短缺,美国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计划都出现推迟。难不成峨眉山漫山遍野的疯猴子也成为卡住美国医药产业脖子的重要生物资源了吗?”阿强戏谑道。

听到这里,风云君忍不住插话:“实验用的猴子规范叫法是模式动物,这种猴子需要经过繁育选择,主要用于医药临床研究的,不是随便逮几只野猴子就能搞定的。”

“看来你对实验猴子挺了解的,好好唠唠呗”,阿强一脸好奇。

“这事儿三言两语讲不清楚,得展开细说。”

小小孙猴,却是战略性生物资源

模式动物(或称实验动物)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活试剂”,在药物发现研究和临床前研究阶段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模式动物包括小鼠、猴类、犬类、兔类等。其中,猴类在组织结构、生理、代谢等方面与人类最为相近,因而在药物毒性及安全性实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药康生物招股书)

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及创新药研发的趋势来看,靶向化、精准化将是未来趋势,由此催生出新的靶点发现及临床前研究需求增长旺盛,从而进一步带动了实验动物需求的增长。

国内的医药研发支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由2016年的118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253亿美元,预计2021-2024年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这意味着作为模式动物需求端的药企、科研机构、CRO企业等,它们的长期需求应当无虞。

从供给端来看,与其他模式动物相比,实验用猴的培育周期长,从繁育到出栏一般需要4-5年。并且种猴数量有限,一只实验猴仅能在一种疾病研究中使用,这种不可重复性推高了实验成本和需求量,导致实验用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实验猴价格上涨就是对于供不应求的直接反应。

澎立生物的招股书显示,其采购的实验猴单价由2019年的1.6万元/只,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上涨至13.8万元/只,期间涨幅超过700%。

(来源:澎立生物招股书)

而欧美医药企业的实验猴供求关系更加严峻。

2023年5月4日,Science发表文章称,美国实验猴的供应已处于危机点——实验猴的供应减少、猴价急剧上升,这种情况正在损害关键的生物医学研究。

(来源:Science官网)

欧洲国家的实验猴情况也没比美国好多少。

(来源:Science官网)

美国是实验猴的需求大国,每年所需的实验猴数量大约为7万只。欧盟每年的实验猴数量大约为5000只。

美国进口的实验猴中,有60%进口自中国。

(来源:Science官网)

与每年7、8万只实验猴需求形成对比的是,目前美国及欧盟繁育的实验猴数量只有几千只,这在巨大的需求缺口面前是杯水车薪。

(来源:Science官网)

即使美国国内实验猴繁殖计划所需的资金和基础设施当下就能实现,新一批实验猴也需要4到5年以后才能上阵。

随着中国停止实验猴的出口,美国还转向一些东南亚国家进口猴子以弥补短缺,但依然于事无补。

Science发表的文章表示,美国面临的实验猴短缺问题还将加剧,部分医药研究计划将不得不推迟甚至放弃。

小小的猴子,如今成了卡住美国医药行业脖子的“齐天大圣”。

(来源:Science官网)

A股三大实验猴头部玩家

从澎立生物采购实验用猴价格一路飙涨,我们也能得知,国内的实验用猴供应也处于紧缺状态。

通过一条中国政府采购网的采购信息,我们也能对此得到进一步验证。

2022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预以每只近22万元的单价采购8只恒河猴(主要的实验用猴品种之一)。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但最终该采购计划以“上传响应文件的供应商不足三家”而失败。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结合2023年4月7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蟹猴(主要的实验用猴品种之一,与恒河猴类似)采购中标公告来看,本次食蟹猴中标单价为17万元,实验猴的价格较2022年11月已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依据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在2021年5月的数据,国内实验猴养殖90%控制在私营企业(绝大多数不是上市企业)手中,其中,广西是国内最大的实验猴养殖聚集地,占据着国内半壁江山。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按照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的说法,2021年国内可使用的实验猴存量仅约3万只,而国内一年实验猴需求量就将近3万只,内需加出口导致实验猴的供需已经出现了较大的缺口。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这种背景下,作为实验猴下游的科研单位、医疗企业自然在成本端压力山大。

出于对关键实验模型资源储备、成本控制以及非临床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业务扩张需求,国内头部CRO企业纷纷布局实验猴繁育领域。

2022年6月16日,昭衍新药(603127)(603127.SH,6127.HK,昭衍)完成了对广西玮美生物和云南英茂生物各自100%股权的收购。

玮美生物、英茂生物此前均是昭衍的实验动物供应商,提供恒河猴、食蟹猴等实验用猴。

2021年,康龙化成(300759)(300759.SZ,3759.HK,康龙)完成了对肇庆创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权及中科灵瑞(湛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收购,实现了对实验动物(实验用猴)供应链的布局。

(来源:互动易)

更早之前的2019年,药明康德(603259)(603259.SH,2359.HK,药明)完成了对苏州康路生物的收购。后者下属全资子公司春盛生物科技和春盛生物研究的主营业务均包括食蟹猴的饲养、繁殖与销售。

市场盛传,这几家CRO企业通过收购手握大量实验猴资源,目前药明与昭衍的实验猴数量在2万只左右,康龙的实验猴数量在1万只左右。

(来源:国信证券)

实验猴数量测算

不过从各家企业披露的公开信息中,我们无法找到有关实验猴数量的确切信息,目前市面上盛传的相关CRO企业实验猴数量,多是估计所得。

实验猴作为生物资产,在各家CRO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和列示,结合实验猴的采购价格,我们也能对各家CRO企业的实验猴数量有一个大致地估算。

药明、昭衍、康龙三家企业的生物资产2022年末公允价值分别为19.8亿元、18.6亿元及6.8亿元,以澎立生物2022年实验猴采购均价13.8万元/只估算,则三家企业拥有的实验猴数量大致分别为1.4万只、1.3万只和0.5万只。

考虑到三家企业的生物资产中不仅包含猴类,还包括鼠类、犬类等,则三家企业的实验猴数量就需要在上面估算的基础上再打折扣。

(来源:康龙财报)

不过通过对比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药明与昭衍的实验猴资源储备相较于康龙更加丰厚。

那么,手握这些“窜天猴”的企业,立马就可以放到市场上售卖变现了吗?

答案是,几乎不能。

实验猴对于药明、昭衍、康龙这样的CRO企业来说,就是重要的原材料,当初收购实验猴就是为了加强成本控制、满足主营业务扩张需求。

(来源:昭衍e互动)

另外,听起来这些企业手握的实验猴数量可观,实际上排除掉其中的繁育种猴、老弱病残,真正可投入实验的猴子数量有限。

昭衍就曾明确表示过,目前自供的实验模型满足不了自身业务需求,公司还需要对外采购。

(来源:昭衍e互动)

即使这些实验猴资源真拿到市场上售卖,所得的收入对于上述三家企业而言也是占比极小,这一点我们放在后文详述。

猴子不是拿来卖的,而是帮忙拉客的

由于业务体量不同,药明、康龙、昭衍三家可比公司在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4亿元、103亿元及23亿元。

从营收增速来看,药明、康龙、昭衍在2018-2022年的营收CAGR分别为42%、37%及55%。

利润端,虽然近五年昭衍的盈利规模同样排在药明和康龙之后,但其近五年的净利润CAGR达到77%,高于同期药明和康龙的净利润CAGR(二者分别为40%及41%)。

2022年,实验模型供应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昭衍总收入的比重仅有0.2%,药明和康龙则未披露实验动物供应收入情况。

从昭衍的情况来看,实验动物供应业务的影响微乎其微,昭衍过往的收入端较快增长并非受实验动物供应直接驱动。

为进一步考察实验动物(尤其是实验猴)对三家可比公司核心业务的影响程度,我们不妨从成本优化和新订单获取两个角度来理解。

首先,实验动物作为CRO企业提供药物研究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实验猴自给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应该对企业的成本优化、盈利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以昭衍新药为例,2018-2022年其毛利率由53%降至48%,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

在投资互动平台上,昭衍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实验模型的采购成本逐年上升导致了毛利率的下降。

由此可见,昭衍现有的实验猴等生物资源储备,尚无法达到平抑成本扰动的效果,这也与其依旧需要外购实验模型的说法相一致。

(来源:昭衍e互动)

其次,受猴源短缺和猴价飙升影响,医药企业可能会加大研发外包的力度,而国内拥有猴源的头部CRO企业理论上会因此受益。

2020-2022年末,昭衍的合同负债规模逐年递增,由5.8亿元提升至13亿元。与此同时,康龙的合同负债由4.7亿元升至8.3亿元;药明的合同负债由15.8亿元升至25亿元。

药明在合同负债的规模上领先,但在合同负债的增长势头方面,昭衍更胜一筹。

作为对比,阳光诺和(688621.SH)、诺思格(301333)(301333.SZ)、百诚医药(301096)(301096.SZ)这样的CRO领域非头部企业,近三年的合同负债规模就明显变动不大。

近三年,昭衍、药明、康龙这样的CRO头部企业的合同负债逐年递增,应该也与实验猴源部分自给有关联。

实验猴如今是一种战略性生物资源。

中国切断实验猴出口之后,美国的实验猴需求缺口无法立即弥补,预计“猴荒”还将在美国持续。

当然,中国切断出口的主要原因可能更多是市场原因,国内的实验猴供应也很紧缺,居高不下的猴价即是明证。

近年来,部分国内CRO企业布局了实验猴繁育业务,但主要是为了保障实验模型供应。

虽然不能把手里的实验猴高价变现,但拥有猴源的头部CRO企业有更强的能力去承接订单。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影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