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迈入AI大模型时代 2023智能座舱场景搭载市场空间 天天最新
作为智能汽车的核心,智能座舱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演进而持续发生着变化,它也愈发成为用户购车决策的决定因素之一。
智能座舱迈入AI大模型时代
(资料图片)
联发科与英伟达最新达成合作,联发科将开发集成英伟达GPU芯粒的汽车SoC,搭载英伟达AI和图形计算IP,另外联发科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将运行英伟达DRIVE OS等软件技术,提供图形计算、人工智能、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等AI智能座舱功能。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AI和加速计算正在推动整个汽车行业转型,联发科SoC与英伟达GPU、AI软件技术相结合后,将为汽车市场带来创新体验等。
联发科(MTK)宣布,将与英伟达合作,为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提供全套车载人工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并充分融合两家公司汽车产品组合(联发科的CPU、无线通讯,英伟达的AI、GPU)的优势,覆盖从豪华到主流的所有汽车细分市场。
此前,联发科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主要覆盖中低端车型区间,年出货量接近100万套。比如,主力出货的MT8666是一款12纳米芯片,集成了4G、三模导航、WiFi、BT、四屏异显异触、双屏互动,是一颗高集成度的芯片。
百度Apollo推出文心大模型AI智舱
未来可移动的汽车机器人应当具备自主移动及人机对话式交互两大方向的能力,大语言模型则以其更强的自然语言理解、逻辑推理及创造性为汽车的智能应用带来全新的想象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百度正在进行大模型上车的持续探索。就在日前,百度Apollo汽车智能化业务展示了以文心大模型为基础的新一代AI智舱探索成果,这也是国内首个基于文心大模型在车载场景下的探索成果,并有望在未来推进量产。
据介绍,基于文心大模型能力,百度Apollo推出的智舱将具备出行场景对话式交互、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知识问答等多项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在当前智舱命令式交互下覆盖全车多音区、毫秒级响应、免唤醒全时交互的极致体验。
当前智能座舱的功能正在持续增加,同时语音交互的覆盖率也在持续增加。据相关机构调研,2022年1-8月,语音交互功能在智能座舱的渗透率达到73.3%,百度方面则预测称,未来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覆盖量还会快速拓展,到2025年会实现超过95%的搭载。
不过当前,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更多是命令式的交互工具,并且系统功能单一,交互系统毫无智能可言。大模型的落地,则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有望推动座舱语音助手向“AI智能助手”升级。
就此,百度Apollo正式推出国内首个基于文心大模型在车载场景下的探索成果。据介绍,基于文心大模型能力,百度Apollo针对车载场景进行专项训练和模型精调,无需人工数据标注,AI便会具备更出色的语言理解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出行场景中,小度车载语音可以帮用户进行旅途行程规划、沿途景点美食推荐。在家庭出行时,灵感画画可起到给儿童娱乐陪伴的作用。只需用一句话描述想要的画作内容,AI即可在几秒内按照完成一幅创意画作。
同时,百度也在探索如何借助文心大模型能力重塑个性化驾驶空间。在未来,百变人设功能可针对不同场景和不同用户特点、偏好,定制个性化的语音助手人设,与用户进行情感化交流。用户也可以拥有一个用车顾问,抛弃陈旧的产品说明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详细了解车辆功能。
此外,大模型融入智舱场景后,百度Apollo智舱也将演变为“第三生活空间”的核心载体。可以依托语音助手完成朋友圈文案撰写、沿途景色拍照并一键发送至手机,也可以在开车途中让语音助手完成一天的日程安排和会议预定等等。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智能座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大屏+语音+车联网+OTA)前装标配交付795.05万辆,同比增长40.59%,前装搭载率为39.89%。
而在高阶智能座舱方面,2022年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量交付172.65万台,前装搭载率达到8.66%,占智能数字座舱交付量的21.72%。此外,在HUD、5G、DMS、OMS等更多增量细分市场,数据表现同样喜人。
2022年W/AR HUD前装标配搭载交付150.04万台,同比增长38.12%;AR HUD则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前装标配搭载交付10.96万台,同比增长115.75%。
在舱内DMS、OMS部分,2022年前装标配DMS(基于摄像头的驾驶员监测系统)搭载交付118.64万辆,同比增长109.20%;OMS前装标配搭载交付69.65万辆,同比增长93.69%。
在车联网升级部分,2022年前装标配5G联网功能搭载交付41.74万辆(其中,V2X功能搭载量达到17.01万辆),而上一年度5G前装搭载仅为2.87万辆。
而在这些市场增量的背后,是正处于市场格局变动周期的座舱SoC,计算平台的快速迭代以及整车电子架构的集成升级。谁能适应新周期的需求变化,就有机会占据先发优势。
目前,座舱SoC以高通8155为主力,能够满足现有主流座舱功能持续OTA升级的算力要求,也是目前上车规模最大的单一座舱域控计算平台之一。同时,从2022年开始,中国市场推出的主流新车的座舱域控制器更是几乎被高通平台垄断。
据介绍,在未来,大模型加持下的智舱将具备出行场景对话式交互、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知识问答等多项能力,让车内助手在未来有能力像真人一样跟用户交流,可以理解并满足用户在车内场景的深层次需求。
中国车联网软件驱动产业链重构
智能化与网联化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正在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向。而随着“融合创新的车联网产业生态”的基本形成,各大企业持续加码车联网布局的同时,核心业务模式也逐步明晰。
车联网是从物联网引申出来的概念,主要指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网络连接、汽车智能化、服务新业态是车联网的三个核心。
由于车联网是5G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受5G产业发展迅猛等影响,车联网行业发展势如破竹。IDC预测,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规模为7,830万辆,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5%。2026年全球自动驾驶车辆规模为8,930万辆,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8%。
起步于2009年的中国车联网,经历了起步阶段、手机互联阶段和车载娱乐阶段,目前正处于与5G技术的融合时期。数据显示,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长期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将从2021年的2126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8000亿元,5年增长近3倍。
随着L2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应用并进入市场普及期,我国的网联汽车渗透率节节攀升。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车联网功能交付上险量突破了1164万辆,具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800万辆,渗透率升至 33.6%。与此同时,L4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不断突破并加速推进示范落地,全国已开放各级测试公路超过7000公里。据预测,我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在2030年达到56%。
车联网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坚持以智能化与网联化协同发展为主线,推动跨行业深度融合创新,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协同建设,以多维度、高价值应用的规模化部署为牵引,抢筑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半程新优势。
“当前,中国车联网产业电动化已经初步完成,而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阶段将是产业形成新格局的重要窗口期。对于供应商、新势力车企而言,更是难得的挑战传统产业格局的机遇。”IDC 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以数据驱动形成新型业务形态,以软件创新获取产业利润,以生态发展作为战略目标,将是各企业把握机遇的着力点。
《洞察》认为,智能化与网联化拥有巨大增长空间,汽车在软件领域的突破创新将成为OEM、供应商产品的重点差异化方向,创新性功能将有效刺激用户需求并推动软件成为产业链利润最丰厚的环节。软件定义汽车驱动产业链重构,无论是OEM、Tier1、还是新晋软件厂商的产品都开始向软件环节渗透,市场呈现出产业链各环节厂商竞合共存的状态。随着第一批差异化软件正式规模化落地,中国车联网市场将迎来格局初步定型的拐点。
在此趋势下,应用软件成为必争之地,而一套包含稳定可信的操作系统、中间件的基础软件将发挥基石作用,成为软件复用于各类硬件产品的桥梁,也将是应用软件能够迅速开发、繁荣发展的必要基础。而构建具有壁垒的运营服务生态,是企业能够维持话语权的必要护城河,拥有相应生态的厂商也将在未来行业洗牌中更加具韧性与竞争力。
《2023-2028年智能座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