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于民|有“问”有真答 有“题”有真解
(相关资料图)
4月25日,在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新民晚报向市民发出了最“真”的邀约,最“实”的征集。一个多月来,从新闻热线到新民App,从新民晚报微信公众号到“新民帮侬忙”今日头条号,从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更向往”、对城市治理的“金点子”汇聚而来,截至今天8时,各征集渠道已收到问题线索1321条。
联组学习、联手调研、联动整改、联推发展——找到了真问题,就要想真办法,更要促真解决,通过“四联工作法”的有效推动,从市到区到街镇、由条到块到点位,相关各方高效下“真功夫”、携手拿“真作为”,已初步排摸了“‘问’题于民”中的近1000条线索,对符合实际情况的700多件市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正分区域分部门开展深入调研,其中近七成问题已得到解决或初步形成解决方案。
民有所问,我有真答——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问‘题’于民”用脚板丈量民情、用真情收集民意、用零距离换来心连心,让市民看得到的是“有问有真答”,让市民感受到的是“有题有真解”。虹桥站过街通道自动扶梯能否延长开放?交通信号灯怎样消除“盲区”?身边小河浜何时水清清?川沙路路灯何时能明亮?老小区停车难如何破解?在新民晚报全媒体“跑现场查实情”发出一个个“民之问”后,相关部门随即“放心上落实处”拿出了一个个“忧之解”:自动扶梯运行延至0时30分,夜归的人们不再辛苦爬梯;龙阳路世博大道口加装信号灯,非机动车转弯不再“两眼一抹黑”;战斗河消除脏臭,重现碧波粼粼;川沙路修树换灯,车辆夜间行驶“前途光明”;南码头路路边车位工作日白天“解禁”,居民停车多了“新空间”……面对着眼前“实打实”的变化,回访中,市民为“即知即改”纷纷点赞,“阿拉的建议能被听见被看见更能被落到实处,这就是最实在的幸福感。”
众有所为,皆有真得——“问‘题’于民”的破题解题,往往事涉多条块、多部门、多领域,需要的是“众人拾柴”的同心协力,不仅针对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更要由点及面、举一反三,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嘉定区远香湖公园一到节假日市民游客就会面临“如厕难”的困境,市委主题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带同新民晚报实地调研走访,在以“四联工作法”为抓手中,嘉定区委区政府、嘉定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嘉定区建管委、嘉定区绿容局等共商解决之道,不仅给出了增加公厕的新规划,更是把嘉定新城建设发展中市民驿站、导览指示、自动贩售机、超市便利店等便民配套设施的完善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嘉定区委副书记周文杰表示,他们将以解剖远香湖公园这样一个“麻雀”为起点,开展全区范围排摸,通过“征民情民意 集民智民慧”,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融入新城更高质量发展、市民更高品质生活中,让更多“金点子”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让这座城、每个人都能有真实真切的获得感。”
从“小我”到“大家”——崇明“岛民”出行,何时不再“贵”?孤老社区诊疗,如何预约陪护?“粮油帮困”福利,能否便民到家?老人免费体检,如何满足“更需要”?“问‘题’于民”的“民之所望”已从自己个人出发的“小视角”,扩展至关切公众利益的“大视野”。采访中,“问‘题’于民”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语:“这件事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人的问题,解决好就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
面对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的市民和“含金量”更高的呼声建议,“问‘题’于民”将在对具体个案的调研中,逐步串珠成线、连点成面,发现群众集中关心的民生领域的共性问题,通过建言市民、基层管理者、主管部门、智库专家等的共商共议,找到解决普遍问题的路径和方案,期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民忧”的“更优解”。
新民晚报记者 房浩 钱俊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