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家齐聚研讨“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何选在河南这座城市?
新时代地方治理创新趋势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地方治理创新和地方治理现代化,如何加以改进……在河南新密举行的一场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上,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8月19日至21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三十多位教授学者齐聚新密,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地方经验、理论创造等话题实地考察调研,深度探讨交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研讨“现代化地方治理”为何选择在新密?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郑州大学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主题为“新时代地方治理现代化:中国实践与理论建构”,旨在研讨交流地方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经验、概念构造以及理论创造等。
国内高校教授齐聚,研讨“现代化地方治理”,为何选择在河南新密?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杨雪冬道出缘由,“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新密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经过40多年改革发展创新,成功地从资源型发展走向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典型性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说,1996年,中央编译局与新密市人大合作开展”县乡人大运行机制研究“以此初版的《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引起巨大反响,新密可以说是“压力型体制”这一概念的提出地。
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郑永扣表示,地方治理蕴含着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密码,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探索上,新密市在国内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方面都走在前列,希望新密市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在社会治理的经验积累、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方面能够取得更新的突破和更大的成绩。
发展由“黑”变“绿” 新密转型发展经验具有典型性
作为郑州城市版图的重要组成之一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奋力支撑者,新密在新时代,如何深度、高质展现新的姿态、新的作为?
据了解,近年来,新密以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属试验区为抓手,统筹城乡规划、交通路网、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日臻完善,在“转型大考”中实现了由“黑”变“绿”的发展逆转,也交出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是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扩权县(市)、河南省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更跻身国家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
但在此之前,新密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资源型城市,依靠大自然馈赠的丰富矿产资源,新密逐渐形成了煤炭、建材、造纸、耐火材料四大支柱产业。
“知名产煤大县、矿山资源丰富、造纸历史悠久、耐火材料基地……作为资源型城市,新密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生态环境变得千疮百孔,想华丽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何处去?走哪条路?未来的增长点是什么?”在主旨发言阶段,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谷健全从时代背景、特点特征、经验机制三大方面,总结了新密市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及时转型、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转型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顺势而为,时势而变;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前瞻思维。”新密市人大副主任卢长水表示,近年来新密在转型发展探索中遇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期待各位专家和教授以学术眼光结合实践经验,为新密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专家教授共话“社会治理”
“省域范围内地方治理创新的类型分布和演进趋势是什么?”“省域范围内地方治理现代化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地方治理创新和地方治理现代化目前存在什么短板或薄弱环节?如何加以改进?”
北京大学何增科教授以“广东”为例分享了他对地方治理创新和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以比较的视角解读了以上问题,并通过粤治优秀案例分析治理现代化新动向。在他看来,地方治理创新是通向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了解地方治理创新的类型分布和演变趋势等基本状况,掌握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特点或最新动向。
“从改革中国到治理中国,是在行政层面上的一个变化,法制化让治理更稳定,专业化让治理更系统,社会化让治理更有活力。”中国人民大学何艳玲教授在谈及“地方治理现代化之路”话题时表示,应该“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理解当代中国和探索地方治理的现代化之路”:第一,要把人民的命题重新给提出来;第二,要注重治理常识,并让这些常识用中国的方式呈现在中国的制度设计当中;第三,要常态治理。
在《地方经验与知识体系构建的自主路径:新密的案例》主旨发言中,杨雪冬教授表示,中国过去四十年有大量的学术成果,但很多经验成果写完就存封搁置了,并没有总结出一般性的发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式是希望找到一般性解释使研究者的知识体系能够保存。针对“日常的感知和我们的学术表达之间好像是脱节的”这一问题,他提出通过概念建构推广地方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努力理解并超越官方话语,才能使概念建构更有意义。
在学术研讨阶段,来自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和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以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专家教授们,分别从“结构的视角”“能动者视角”“政策的视角”三大方面发言,并进行评论与自由讨论,共话“社会治理”。
标签: